本(ben)周正式公示的汽(qi)車(che)“三包”意見稿(gao),再次(ci)吊起了業(ye)內對這個法(fa)規出臺的胃口。如果(guo)這次(ci)還是爽約,那有關部門肯定將成(cheng)為(wei)笑柄。
一個維護消費(fei)者利(li)益(yi)(yi)的法規出臺,包(bao)含太多的諸如多部門管(guan)理,各方利(li)益(yi)(yi)博弈等難(nan)題。而這都不是汽(qi)車(che)“三包(bao)”一拖(tuo)就是7年可以說得過去的理由(you)。法規都不能理清利(li)益(yi)(yi)關系(xi),那保護消費(fei)者利(li)益(yi)(yi)還(huan)能靠什么?
7年(nian)間,市場已經發生了太大(da)的變(bian)化。2004年(nian)汽(qi)車(che)(che)“三包”草案剛提出時,中國(guo)汽(qi)車(che)(che)年(nian)產銷量(liang)只是500萬輛,“轎車(che)(che)進家庭”潮流方興未艾,而現(xian)在每年(nian)汽(qi)車(che)(che)產銷規模已接(jie)近2000萬輛,汽(qi)車(che)(che)保(bao)有(you)量(liang)達(da)到1億輛,超(chao)越日本居于全球第二位。
在一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如果(guo)還(huan)不(bu)能在法規上寫上一句(ju)“誰銷售誰負(fu)責”,那(nei)是完全說不(bu)過去的。至于一直杞(qi)人憂天(tian)的“三包”將導致惡性(xing)退貨(huo)問題的出現,只(zhi)是以典(dian)型取(qu)代普遍,實(shi)際上廠商肯定有聰明的辦法來(lai)應(ying)對(dui)這種惡性(xing)行為,消費者(zhe)一般也(ye)沒有那(nei)么喜(xi)歡鬧事(shi)。
我們也(ye)(ye)可(ke)(ke)以(yi)發現(xian),汽車(che)“三包(bao)(bao)”條文(wen)雖(sui)然更(geng)加具體和有(you)可(ke)(ke)操作性,但還不周全,一些條文(wen)也(ye)(ye)已(yi)經陳舊了。如和7年前(qian)一樣,仍規定(ding)“整車(che)三包(bao)(bao)有(you)效期應(ying)不低于2年或者40000公里”,而現(xian)在的汽車(che)保修(xiu)承諾,有(you)的已(yi)經達到“5年或15萬公里”的超長(chang)時間,并成為廠(chang)商的營銷噱頭(tou)。
法規(gui)的(de)標準因(yin)此應該(gai)提(ti)高。而(er)關(guan)鍵(jian)還在于能不(bu)能通(tong)過法規(gui),讓廠(chang)家說過的(de)話(hua)算數,承諾應該(gai)和實際行(xing)為(wei)相(xiang)一致,否則必須承擔法律責(ze)任。這(zhe)是汽(qi)車“三包”意(yi)見還不(bu)夠周(zhou)全的(de)地(di)方之一。
實際上(shang),在成為汽車(che)大(da)國,進入汽車(che)社會之后,中國的(de)汽車(che)政策、法(fa)規應該及時硬起來了。汽車(che)“三包”7年躲(duo)貓(mao)貓(mao),就(jiu)是(shi)一種政策、法(fa)規不硬、懶政的(de)表現。否則,提前7年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利(li)益,對整個(ge)產業的(de)促進以及市場(chang)的(de)規范,將(jiang)能發揮(hui)多大(da)的(de)作用?
將(jiang)于10月實施的(de)(de)節能汽車(che)(che)補貼(tie)(tie),將(jiang)標(biao)準(zhun)提高了10%,也是一種政策變硬的(de)(de)表現。據(ju)筆(bi)者了解,在今年初主管部門和汽車(che)(che)廠家商討提高節能汽車(che)(che)補貼(tie)(tie)標(biao)準(zhun)時(shi),也曾引來廣泛的(de)(de)爭議和抵制。有國際車(che)(che)企代(dai)表甚至表示(shi),“那(nei)是要死(si)人的(de)(de)。”但政策最終還(huan)是硬起來,這(zhe)是一個好(hao)的(de)(de)趨勢。
最后應該硬的就是政策、法規的執行了。像在節能汽車補貼的申報中,就出現了不少的漏洞,使納稅人的錢的使用效果打了折扣。汽車召回的實施中,也存在很多混水摸魚的地方。甚至讓國際車企覺得不召回比召回的成本小。而對汽車“三包”這樣復雜而涉及面廣泛的問題,有關部門更應有充足的預防措施。(陳志杰:南方日報汽車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