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2日,東南汽車俞海金技能大師工作室、孫梓清技能大師工作室,雙雙被福建省人社廳授予“2018年度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稱號。這是對東南汽車技能大師們工作成就的高度肯定。特別是俞海金,作為東南汽車薪火相傳的一代年輕技能大師,備受外界矚目。
刻苦鉆研:心朝知識大海,勤奮披沙瀝金

俞海金,1980年出生,來自革命老區龍巖長汀縣的一個農民家庭,中共黨員,現任東南汽車沖壓車間設備維護組技術長。他面龐黝黑、身材敦實,戴著一副眼鏡兒,臉上透出抑制不住的俊秀帥氣,整個人顯得既活潑又不失沉穩。
1999年,俞海金從福建工程學校畢業后,便應聘進入東南汽車設備維護組,負責沖壓車間所有設備的維修管理、改造升級,生產線的產能提升、能耗管理以及新車型相關設備的導入安裝調試工作,迄今已經整整20年。20年來,他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吃苦耐勞、敬業奉獻,充分發揮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學習,對于俞海金而言既是一種知識更新的自覺需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工作責任。俞海金說,東南汽車在建廠之初導入大量日系、歐系的設備,許多文件資料都是英文、德文和日文的。作為一名中專畢業生,他從未接觸過德文和日文,一開始對消化這些資料頗感吃力。為了能快速熟悉設備,他整理了一份外文與中文的對照表裝在上衣口袋里,一有空閑就拿出來背誦記憶,休息時間更主動向日本廠商技師請教。日本技師被俞海金學習態度所打動,返回日本時向他伸出大拇指表示贊賞,并送給他日語學習教材。每逢周末、節假日,當別人在享受假期時候,俞海金則從青口廠里乘坐著公交,到福州安泰中心的新華圖書城查找書籍資料。
俞海金越學越覺得自己的專業知識不夠,于是,2000年他報考了機電一體化專業大專自學考試,以便讓自己可以更加系統地進行“充電”。目前,俞海金積極響應市總工會“助圓學夢”政策,又報考了自動化專業本科。他堅持在學中干、在干中學,做到知行結合、學用結合、學以致用,不斷提升著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水平。
正是因為學習刻苦努力,工作認真負責,能力持續進步,俞海金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充分肯定,一路脫穎而出:2001年,工作才滿兩年,就晉升為沖壓車間設備維護組副組長;2003年,又晉升為沖壓車間設備維護組長;2005年,升任沖壓車間維護副技術長;2015年,升為沖壓車間維護技術長。他每年工作考績都得到甲上、優。
枕戈待旦:越是艱險越向前
俞海金對工作有很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車身部件沖壓是整車廠的重要工序。東南汽車的沖壓車間有設備近1200(臺)套,每年保養點檢項目近6萬多(項)點。生產滿負荷時,對設備點檢保養只能在周末和下班后加班進行,為此他無怨無悔。為了保障設備正常運行,“雙班”生產期間,俞海金的手機是24小時都開著機;半夜里的一個電話,他都會馬上趕到公司搶修設備。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2005年“龍王”臺風期間。當時正值國慶長假,很多員工已經休假。突如其來的強臺風、強降水導致青口地區山洪爆發,滾滾洪流沖毀了東南汽車沖壓車間的圍墻,四個分車間的設備都被2米高的洪水淹沒了。俞海金接到電話后,第一時間從龍巖老家趕回東南汽車。路上,他一邊電話聯系沖壓車間附近的同仁組織搶修,一邊想盡辦法克服臺風造成的交通不便,在第二天凌晨趕到廠里。一到廠,俞海金不顧旅途顛簸勞累,便一頭扎進滿是積水和淤泥的沖壓車間,組織搶救、搶修設備,一忙就是連續30多個小時。最后,積水淤泥清除了,各種設備也修理好了,他和同事們卻兩只眼睛熬得布滿血絲,渾身累得酸痛。他巡察著一臺臺已能恢復正常運轉的設備,就像檢閱精神抖擻、整裝待發的軍隊,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薪火相傳:讓工匠精神源源不熄
別看俞海金年輕,在日常工作中,他既是一名班組長,更是一位帶領著28名徒弟的老師傅。他不僅對自己要求嚴格,對徒弟們的培養也是一絲不茍。他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將精益求精、盡善盡美的工匠精神貫穿到整個技能傳承工作中,讓大家切身感悟汽車生產設備的嚴密、精致之美,深刻領會設備保養維護工作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激發大家的敬業心和使命感。
他以理論和操作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以師帶徒的培訓。對各種設備的操作技巧,他不僅親自手把手地傳授,每月還定期開展專人、專題、專案的心得分享,鼓勵徒弟們相互學習、交流經驗。同時,在班組內組織形式多樣的技能比武,掀起比、學、趕、超、幫的浪潮,營造十分濃厚的學習鉆研氛圍,有效推動大家快速提升理論知識和維修技能水平。
圖為俞海金對新員工進行實操示教
經過薪火相傳,俞海金有不少徒弟很快成長為設備維修領域的骨干和一線中堅力量。目前,已經取得國家維修電工高級技師資格的有3人,技師的有5人,高級工的有14人,中級工的有6人。許多徒弟在東南汽車、福州市和省里的歷屆職工技能大賽、創新大賽上表現優異,嶄露頭角。其中,覃超雄、林云波、劉林在2015年福州市總工會舉辦的“中國夢、勞動美”職工技能大賽中獲得三等獎;陳年毓在2017年福州市總工會舉辦的“建設新福州 當好排頭兵” 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林孔仁、林知紅、王育琛同步獲得優勝獎;陳立軍、張長干、林成龍、黃武云申報的小發明小革新改造項目,在2017年、2018年省總工會舉辦的百萬職工“五小”創新大賽上,分別獲得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
銳意創新:技術攻堅敢登攀
俞海金經常告誡徒弟們,年輕人要敢想敢闖、勇于拼搏,不要自我局限、畏葸不前。邁向信息化、智能化社會,對于產業工人,要求的不僅僅是立足于數尺崗位、按部就班地做一顆“螺絲釘”,更要求大家能夠主動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與時俱進、銳意創新。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近年來,為響應國家工業4.0及兩化融合的號召,東南汽車對生產線的智能化裝配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新的挑戰,俞海金從2014年起就帶領沖壓機修班的兄弟們大膽創新、開拓進取,以執著的信念、過硬的專業技能和對工作的熱愛,不斷完善和改進各項設備和技術。截至目前,俞海金工作室共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48項,正在申請的發明專利3項,榮獲公司改善提案特等獎6項,為公司節省成本557萬余元。
最令俞海金自豪的革新、創新項目,要數對沖壓車間的搬運線機器人進行技術革新改造和對車間設備整體進行信息化改造了。
第一項是搬運機器人減速機自主改造項目。東南汽車沖壓車間原有6臺進口2400噸自動化生產線搬運機器人,因作業需要,第7軸的重心要向外延伸1.6米。但是,這樣的操作會使機器人L軸的減速機長期處于滿負荷運轉狀態,進而導致減速機使用壽命縮短到1年。這樣一來,沖壓車間每年平均要換5臺減速機,每臺成本近12萬元,單此一項年維修成本就達60萬元左右。
如何做到既降低維護成本,又延長減速機的使用壽命?面對高難度的技術攻關任務,俞海金“不信邪”的鉆勁兒又上來了,他義無反顧地接下了這難啃的骨頭。
圖為俞海金與同仁們在拆裝減速機
機器人作為高精密智能產品,減速機更是其核心技術部件。國外廠家的圖紙是保密的,技術是壟斷的,連拆裝工具都是特制的,要自行破解難題,需要很高本領。怎么辦?只能靠苦干加巧干。俞海金帶著他的徒弟陳立軍、張長干等,先拿損壞后換下的減速機進行練手,沒日沒夜地拆裝研配。沒有圖紙,就自己測、自己畫;沒有工具,就自己制、自己配,一道難題被攻克了,另一道難題又出現了……就這樣循環反復,俞海金帶領著大家一路攻堅克難,經過2年的艱辛努力,終于掌握了減速機裝配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數據,總結出一套降本增效的好方法。他們將國內生產的減速機進行加工改裝后,安裝到機器人身上;經測試,自主改裝的減速機與進口的原裝減速機使用壽命相當,每臺成本卻不到1.2萬元/臺,僅為進口機子的1/10。2017年,東南汽車沖壓車間開始全面加裝自主改裝的減速機,迄今已安裝使用了13臺,產生節支效益130余萬元,該項目獲得東南汽車2018年職工改善提案一等獎。
另一個沖壓車間設備的信息化改造項目,也是俞海金的得意力作之一。東南汽車成立至今已24年,許多生產設備也已投入使用20多年。近年來,隨著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不斷被應用,信息化、工業化高層次的深度融合在持續加速推進。作為建廠初期就來到東南的老員工,俞海金全程參與了每一臺設備的安裝與調試。看著當初引以為傲的自動化生產線如今慢慢被淘汰,他感覺如同與出生入死的戰友離別一樣難受。如何讓舊生產線“煥發青春”,變得自動化、智能化起來?如何讓生產設備用上新技術,從而減少勞力、減低作業強度?俞海金為此“心有千千結”。
2012年,俞海金著手啟動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他帶著徒弟林知廳、林成龍等人,先在沖壓車間的A、B分車間組建信息化控制中心,將分車間里的每臺設備進行信號采集,通過有線和無線等方式,成功實現了每臺設備與控制中心的實時通訊。之后,立即馬不停蹄地對其他分車間進行改造,最終實現了沖壓車間內外共5個區域的信息化全覆蓋。
現在,沖壓車間只要通過控制中心的設備管理資訊化平臺,就能實現設備預防保養維護、模具預防保養、公共設備自動監控和設備故障呼叫四大功能,有效降低了設備維護成本,實現了智能化生產管理。2014年,該項目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并贏得全公司重大改善專案獎勵。目前,俞海金正在原有設備管理資訊化平臺基礎上,升級沖壓生產管理資訊化系統;升級后的功能,含蓋設備管理、模具管理、生產計劃、品質管理、區域監控、履歷資料管理等六大模塊,成為東南汽車“兩化融合”貫標體系的重要項目。正是俞海金的這股韌勁兒,讓這些老設備們“枯木逢春”,綻放出嶄新生命力。
“越努力,越幸運”、“勤能補拙”,是俞海金常掛嘴邊的話語。回顧這20年的工作歷程,俞海金十分感慨。他說,自己能從一個現場維修技術員成長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省技能能手、首席技能大師,除了自身努力和家人支持外,企業也提供了很好的平臺。20年來,他一路遇到很多良師益友,得到很多主管、師長的提攜和指導,更有眾多一線兄弟團結奮戰、共同打拼。

隨著工作成果不斷積累,對企業貢獻越來越大,各種榮譽也紛至沓來。2011年,他榮獲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2013年,獲得“福建省技術能手”稱號;2017年,榮獲“福州市首席高級技師”稱號,并掛牌成立由省總工會授予的“俞海金勞模工作室”。俞海金的工作團隊,先后于2013年獲得福州市總工會頒發的“十佳創新班組”,2014年獲得全國 “機械冶金建材系統李斌式模范班組”,2017年獲福州市政府頒發的“福州市職工創新班組”。
2019年1月,俞海金工作室獲得“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榮譽。這不僅是對他的工作室技能水平、創新成果的充分肯定,更讓他個人的職業生涯躍上了新的臺階。面對這份殊榮,俞海金謙虛地說,工作室雖然是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的,但榮譽是屬于大家的,要感謝公司領導和一起奮斗的兄弟們,是大家共同的努力和幫助,才有了今天的成績。工藝技能的傳承是薪火相傳的永續工程,他和同事、徒弟們將以工作室為平臺,將東南汽車的工匠精神、品質理念和創新意識代代傳遞下去,讓生產設備以日益先進的智能化水平和永不衰退的良好運轉率,為東南汽車自主品牌產品的不斷發展和經營管理水平的持續進步,提供堅強的“動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