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深(shen)入學(xue)習(xi)貫徹黨的(de)二十(shi)大(da)和二十(shi)屆二中(zhong)(zhong)、三(san)中(zhong)(zhong)全(quan)會精神(shen),深(shen)入貫徹習(xi)近(jin)平總書(shu)記關于工(gong)人階級和工(gong)會工(gong)作(zuo)的(de)重要(yao)論述,全(quan)面(mian)落實習(xi)近(jin)平總書(shu)記在(zai)福(fu)建考(kao)察(cha)提出“要(yao)在(zai)推動科(ke)技創(chuang)新(xin)和產業創(chuang)新(xin)深(shen)度融(rong)合上闖出新(xin)路”的(de)殷(yin)(yin)殷(yin)(yin)囑托(tuo),公司工(gong)會響應(ying)廈門(men)(men)(men)市總工(gong)會關于舉辦2024年(nian)全(quan)市職(zhi)(zhi)工(gong)“五小”創(chuang)新(xin)大(da)賽的(de)號召(zhao),廣(guang)泛組織動員廣(guang)大(da)職(zhi)(zhi)工(gong)積極(ji)投身創(chuang)新(xin)活(huo)動。經過(guo)廈門(men)(men)(men)市各領域技術專家的(de)評(ping)審,我司在(zai)81個(ge)申報項(xiang)目中(zhong)(zhong),共有36個(ge)項(xiang)目脫(tuo)穎而(er)出,分(fen)別獲得廈門(men)(men)(men)市職(zhi)(zhi)工(gong)“五小”創(chuang)新(xin)大(da)賽一等獎7項(xiang)、二等獎9項(xiang)、三(san)等獎20項(xiang),繼續保持獎項(xiang)全(quan)市最高,其(qi)中(zhong)(zhong)《底(di)盤集成電(dian)池系統開發項(xiang)目》、《電(dian)動客車(che)動力電(dian)池分(fen)時控制(充電(dian)寶)技術開發項(xiang)目》被選(xuan)樹廈門(men)(men)(men)市2024年(nian)“十(shi)優職(zhi)(zhi)工(gong)創(chuang)新(xin)成果”。
本次(ci)獲獎“五小”創(chuang)新(xin)成(cheng)果,主要(yao)涉及新(xin)能(neng)源(yuan)、車聯網等(deng)(deng)領(ling)域(yu)技術,不(bu)僅有(you)車路協(xie)同終端(duan)開發(fa)、自動(dong)駕駛感知研究(jiu),同時也有(you)燃料電池分時控制方(fang)(fang)法、電池安全隱患診斷方(fang)(fang)法等(deng)(deng)應用方(fang)(fang)法的(de)(de)(de)創(chuang)新(xin)。每(mei)一(yi)項成(cheng)果的(de)(de)(de)達成(cheng)都離不(bu)開團隊成(cheng)員們的(de)(de)(de)用心付出和協(xie)同作戰(zhan)的(de)(de)(de)項目制組織方(fang)(fang)式,極大地提(ti)升了我(wo)司產品技術和品牌的(de)(de)(de)行業影響力。
多年來,公(gong)司(si)(si)(si)工(gong)會始終堅持(chi)科(ke)技(ji)創(chuang)(chuang)新在(zai)公(gong)司(si)(si)(si)改(gai)革發展(zhan)中(zhong)的核心地位(wei),激(ji)勵(li)廣(guang)(guang)(guang)大(da)職(zhi)工(gong)積極參(can)與技(ji)能提升(sheng)和科(ke)技(ji)創(chuang)(chuang)新,進一步把科(ke)技(ji)成(cheng)果轉化(hua)為生產(chan)力(li),不斷提高公(gong)司(si)(si)(si)技(ji)術實力(li),越來越多的創(chuang)(chuang)新成(cheng)果為公(gong)司(si)(si)(si)提升(sheng)核心競爭力(li)和品牌(pai)影響力(li)提供了(le)(le)持(chi)續(xu)動力(li)。職(zhi)工(gong)“五小”創(chuang)(chuang)新大(da)賽已連續(xu)開(kai)展(zhan)10年,公(gong)司(si)(si)(si)共選送了(le)(le)679個(ge)項(xiang)目(mu)參(can)加競賽,其中(zhong)有193個(ge)項(xiang)目(mu)成(cheng)果獲得省、市表彰(zhang),一大(da)批技(ji)術含量(liang)高、經濟效益(yi)好、推廣(guang)(guang)(guang)價值大(da)的優秀(xiu)成(cheng)果涌現出(chu)來,在(zai)生產(chan)制造中(zhong)獲得廣(guang)(guang)(guang)泛推廣(guang)(guang)(guang)應用,有效提高技(ji)術水平(ping)、提升(sheng)生產(chan)效率(lv)、降低(di)勞動強度和生產(chan)成(cheng)本,取得了(le)(le)經濟效益(yi)和社(she)會效益(yi)的雙豐收,為公(gong)司(si)(si)(si)高質量(liang)發展(zhan)做出(chu)了(le)(le)積極貢獻。
下一步,公司(si)工(gong)會將繼續(xu)推動“五小”創(chuang)(chuang)新(xin)(xin)(xin)制(zhi)度化、規范化、常態化,持續(xu)引導(dao)廣(guang)大(da)職工(gong)立(li)足崗位、刻(ke)苦(ku)鉆研、精益求精,營造尊重(zhong)勞動、崇尚技能、鼓勵創(chuang)(chuang)新(xin)(xin)(xin)的(de)濃厚氛圍,同時進一步提高職工(gong)的(de)創(chuang)(chuang)新(xin)(xin)(xin)思維、創(chuang)(chuang)新(xin)(xin)(xin)意識和創(chuang)(chuang)新(xin)(xin)(xin)活力,為提升企(qi)業技術創(chuang)(chuang)新(xin)(xin)(xin)能力、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fa)展貢獻人(ren)才、智慧和力量。
2024年“十(shi)優(you)職工創(chuang)新(xin)成果(guo)”
序號 | 項目名稱 | 第一完成人 | 部門 |
1 | 底盤集成電(dian)池系(xi)統開(kai)發項目 | 羅斌 | 新能源技術部 |
2 | 電(dian)動客車(che)動力電(dian)池分(fen)時控制(充電(dian)寶)技術開發項目 | 羅斌 | 新能源技術部 |
2024年廈(sha)門市職工“五小”創新大(da)賽優秀成果名單
序號 | 成果(項目)名稱 | 第一 完成(cheng)人 | 所在部門 | 獎項 |
1 | 車路協(xie)同邊(bian)緣計算終端(duan)MEC | 蔣 金 | 創新工作室 | 一等獎 |
2 | 5G/C-V2X協作(zuo)式(shi)車(che)輛編(bian)隊(dui)系(xi)統 | 蔣 金 | 創新工作室 | 一等獎 |
3 |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健康診(zhen)斷系統 | 任永歡 | 車聯網研發部 | 一等獎 |
4 | 新能源車電池隱患智能診斷平臺 | 任永歡 | 車聯網研發部 | 一等獎 |
5 | 底盤(pan)集成電池系統開發項目 | 羅 斌 | 新能源技術部 | 一等獎 |
6 | 電動客車動力(li)電池分時(shi)控(kong)制(充電寶)技術開發項目 | 羅 斌 | 新能源技術部 | 一等獎 |
7 | 電液耦合循環球線控轉向(xiang)系統(tong)開發 | 劉志偉 | 新能源技術部 | 一等獎 |
8 | 基于車路云協同的智(zhi)能網聯中央(yang)網關 | 陳志坤 | 智能駕駛研發部 | 二等獎 |
9 | 一種利用毫米(mi)波雷達和攝像頭數(shu)據進行目標檢測的中間(jian)融(rong)合方法 | 孫偉鵬 | 創新工作室 | 二等獎 |
10 | 基于(yu)車路協同邊緣計算(suan)的車流量預測(ce)系統 | 孫久銳 | 創新工作室 | 二等獎 |
11 | KS2WR-EV右舵(duo)純電動寬體(ti)新海獅 | 陳世威 | 輕商技術部 | 二等獎 |
12 | 一種基于DBSCAN和EFK的毫米波雷達點云處理算法 | 林巧津 | 創新工作室 | 二等獎 |
13 | 客(ke)車電子后視鏡技(ji)術的研(yan)究與應用 | 周小輝 | 海外公路產品線 | 二等獎 |
14 | 新能(neng)源重卡智能(neng)冷卻系統開發(fa)及應用 | 方 媛 | 新能源技術部 | 二等獎 |
15 | 一種(zhong)多功能的重卡換電(dian)控制系(xi)統 | 張偉賢 | 車身平臺部 | 二等獎 |
16 | 一種柔性(xing)復合雙(shuang)極板的制(zhi)備方法及(ji)燃料電池 | 郝凱歌 | 新能源技術部 | 二等獎 |
17 | 基于(yu)感知的智能輔助駕駛技(ji)術應用 | 朱武喜 | 智能駕駛研發部 | 三等獎 |
18 | 一種提升(sheng)純電公交側傾穩定性的研究方法 | 金世勇 | 海外公交產品線 | 三等獎 |
19 | KS2N車型轉向系統優(you)化 | 邱金泉 | 輕商技術部 | 三等獎 |
20 | 新能(neng)源商用車輪邊電驅(qu)裝置集成構(gou)型攻關專項 | 白學森 | 南京項目部 | 三等獎 |
21 | KS2NL-EV車身頂蓋結構優化 | 張東星 | 輕商技術部 | 三等獎 |
22 | 一(yi)種VAN車型鋼板彈簧總成結構優化項目 | 蔡水應 | 輕商技術部 | 三等獎 |
23 | KS2N電動車型(xing)轉(zhuan)向系(xi)統(tong)優化項目 | 蔡水應 | 輕商技術部 | 三等獎 |
24 | 基于(yu)加(jia)速度的汽車動態位移測(ce)試計算系統及(ji)軟件開發 | 吳道俊 | 試驗中心 | 三等獎 |
25 | 一種用于(yu)自(zi)動駕駛園區車的新型人機交(jiao)互系(xi)統 | 李 亮 | 智能駕駛研發部 | 三等獎 |
26 | 提高KS2車(che)型駕駛區地板平整度 | 郭藝惠 | 輕商技術部 | 三等獎 |
27 | 一種(zhong)可實現轉向驅動(dong)功能(neng)獨立懸架(jia)裝置 | 吳冬冬 | 輕商產品中心 | 三等獎 |
28 | 燃料(liao)電池系(xi)統(tong)空氣壓(ya)力與流量(liang)控制方法 | 王健偉 | 新能源技術部 | 三等獎 |
29 | 智能網聯車輛編隊安全策略設計 | 范若蘭 | 創新工作室 | 三等獎 |
30 | 高精度定位智能車載終端 | 藍懷盛 | 創新工作室 | 三等獎 |
31 | 面向卡車的(de)輔助駕駛(shi)控(kong)制系統開發 | 朱武喜 | 智能駕駛研發部 | 三等獎 |
32 | 一(yi)種純電動三類底(di)盤(pan)可拆卸式的車(che)架工藝梁結構 | 吳接聰 | 海外公交產品線 | 三等獎 |
33 | 一種毫米雷達(da)指向性自(zi)動(dong)化測(ce)試系統 | 李 亮 | 智能駕駛研發部 | 三等獎 |
34 | 智能(neng)交(jiao)通車載信息交(jiao)互(hu)系統(tong) | 蔣 金 | 創新工作室 | 三等獎 |
35 | K-EV 動力電池SOC算法策略優化 | 陳炳材 | 輕商技術部 | 三等獎 |
36 | 一款新型車內滑移門 | 蔣 媛 | 車身平臺部 | 三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