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
旅行就成為每一個年輕人夢想行囊的標配
就像電影和音樂
成為所有人的愛好一樣泛濫
打開電視機
你能看到很多文藝范的宣傳片喊出
“自由就是,路再長,都長不過我35碼半的腳步”
走進書店就能發現
很多西藏行紀的扉頁上
留下一句
“只要你行走,就能與你生命中的真相相遇”

但是,真正的旅行是什么?
探美自然的鬼斧神工
品味當地的人文情懷
或許旅行并不是越遠越好
低頭看看自己的故鄉
還有什么風景是我們不知道的
還有什么故事吸引著和我們一樣的文藝青年
即使歲月流逝
但依舊在故鄉綻放華彩

走,我們去環游福建
6個人,2臺東南DX7
30天,3200公里
環游福建
一起來看看我們旅途上都遇到了
哪些故事與驚喜吧

出發
出發的地點我們選擇了福州的西禪寺。4位年輕導演說,選擇這里作為起點,首先是西禪寺名聲在外,始建于唐朝,新加坡雙林寺,馬來西亞擯城雙慶寺,越南南普陀寺等等,都屬西禪下院;西禪寺中的白玉臥佛是中國四大臥佛之一,長3.7米,重達10噸,也是中國最大的白玉佛,再來就是拜拜佛再出發,全當是我們的開機儀式了。

黃岐半島最末端——北茭鼻
第一天,我們選擇了相對輕松的行程:從西禪寺出發,沿著北江濱一直向東北方向,中午達到連江縣的北茭村,在這里我們將會尋找到中國大陸距離馬祖最近的地點——北茭鼻;然后到碼頭體驗一下漁民收獲的喜悅;最后前往寧德蕉城區,全程大約200公里。
福州市區的道路雖然有些擁擠,但是我們那自動擋的DX7還是給了我們不少方便。停停走走之間,1.5T的發動機也給了我們很多的驚喜,之前總覺得這么大、這么重的車,1.5T的排量可能會有些吃力,但是上路之后才發現并沒有這種感覺。而且車子行駛的時候讓人感覺很從容,動力隨傳隨到,沒有那種很急躁的蠻勁,油門踏板也沒有虛位,很靈敏,加速的時候很穩重,并不會肉,這樣的設計很適合日常家用。

一路向著海邊前行,我們最先到達連江縣的苔菉鎮。這里是黃岐半島最末端,而我們要去的北茭村又是苔箓的最末端——一個三面臨海的小村。沿著彎曲狹窄的山路,一路下坡,我們看到的北茭村就在海灣里,新式的水泥建筑和古老的石頭房夾雜在一起,若是加上一些鮮艷的色彩,這里應該會更美。

尋找北茭鼻花了我們不少時間,最后卻發現這里已經被劃為軍事禁區,沒能登上那窄窄的北茭鼻,甚是遺憾。不過轉身之后,我們來到碼頭,看到了另一種美景。旅行就是這樣,失之桑榆,收之東隅。

小小的北茭碼頭停滿了各地的漁船,連江、寧德、羅源和霞浦等等的捕撈隊都在這里停靠交易。夕陽下,忙碌的景象和船員們喜悅的表情給人一種特別的滿足感。


離開北茭村到達寧德已經是晚上6點半了,在這我們度過了離開福州的第一夜。
觀霞浦萬戶魚排
第二天,我們從寧德市區出發先上山,到洋中鎮的東山村,之后前往霞浦溪南鎮的東安漁排,感受一下海上萬戶魚排的場面,最后前往福鼎的秦嶼鎮,全程大約210公里。
洋中鎮東山村距離寧德市區并不遠,大約20多公里,不過連續的盤山公路和大霧倒是讓我們花了一些時間才到達目的地。


東山村航拍
東山村是一個有著3千多人口的村落,整個村都姓陳,有1000多年歷史。歷史悠久的村落,依然保留了不少古跡,柳州祠、古戲臺、圣母宮、六扇房、紅白大廳、古街等等。不過,走在東山古村,基本都是老人,看不到年輕人,村子里密密匝匝的老房子,和那些房子墻上掛著的密密麻麻的譜系,證明這里的過去曾有多么驚人的生命力。

吃過這里有名的洋中水粉之后,我們沿著山路一路前往海邊。蜿蜒的山路讓我們好好體驗了一把東南DX7優異的操控性。DX7的轉向非常好拿捏,靈敏清晰,雖然有著即轉即動的敏捷,但是車子給人的感覺特別穩,同時方向盤的力度適中,低速輕盈,高速穩重,這就讓DX7在駕駛時的聯動感很強。底盤調校舒適但并沒有向軟化徹底妥協,連續的彎道和急變線后,車身的動態穩定性被控制得非常不錯。

到達臺江碼頭已經是下午三點,我們挑了一個面善的船老大,上船,目標東安魚排。
知道東安漁排也是因為去年央視的一檔真人秀節目《我們的挑戰》,這是其中一個地點,沙溢和阮經天在東安漁排上體驗了一天漁排工人的工作。

船漸漸駛出碼頭,漁船在魚排中穿梭,使得我們可以近距離觀看這些海上城鎮。魚排是用木板、竹竿捆扎而成,底下用泡沫材料承托使之浮于水上;漁排上建有房屋,魚排下養殖海產,漁民們就生活在漁排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船開了差不多15分鐘,就到了一個叫油菜嶼的小島,海拔也就二三十米,像一個巨大的碗倒扣在海灣之中,這里就是霞浦攝影圣地之一。爬至山頂,才發現這座小島正位于魚排中間。放眼望去,只見小島四周一片片魚排漂浮在藍色的海面上,綿延千米;一座座小木屋矗立在漁排上,星羅棋布;一艘艘漁船在水道上穿梭往來,繁忙非常,好一座氣勢壯觀的海上水城,好一派迷人的海上田園風光。

到達秦嶼鎮已是晚上7點,休整一夜之后,我們將繼續新的旅程。
